所在位置:首页  >  廉洁教育  >  廉政文苑

奏响青春圆舞曲——对中国交响乐原创之路的思考

来源:人民日报      发布时间:2018-06-15

  《青春圆舞曲》是我在大学二年级时写下的作品,旋律间充满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昂扬向上的青春气息,当时很受同学们欢迎。半个多世纪过去,前不久这支曲子再度在舞台上奏响,同样打动今天的年轻人,也恰好呼应着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。

  音乐的本质是什么?是美,是美育。我们的音乐当给人以鼓舞、给人以力量、给人以陶冶、给人以欢乐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
  中国交响乐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发展,正迈进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本土原创高峰的新阶段,这一进程本身也如一曲跃动的青春之歌。中国交响乐的这条原创之路如何才能更精彩、更富有成效?

  从创作思想来说,我认为要积极倡导现代技法中国化、音乐语言民族化、音乐结构科学化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音乐界积极学习外国音乐的现代技法。外国的现代技法是要学,决不能走闭关锁国、固步自封的老路。问题在于,学习并应用外国现代技法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,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,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音乐语言,也不能脱离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和社会现实。

  音乐语言是音乐创作的核心,旋律是作品的灵魂。歌曲如此,交响乐也如此。古今中外那些传之久远的经世之作没有例外。贝多芬、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流传最广、上演次数最多,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作品都有美好的语言、生动的旋律。只不过交响乐的旋律器乐化了,但即或是贝多芬《命运》交响乐,也有着主导动机那样的音乐语言贯穿发展。《梁祝》《黄河》《红旗颂》这三部交响乐流传几十年,演遍中华大地,并且在世界上树立起中国交响音乐的品牌,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首先是因为它们都有美好动人的民族音乐语言。所以,要想创作出广受欢迎、经久不衰的中国交响乐作品,必须解决音乐语言问题,单纯的音响堆砌是行不通的。现代技法要和美好的音乐语言相结合,音乐语言民族化是音乐创作取得成功的桥梁。

  结构的力量是无穷的,同时是检验作曲家功力的一个重要方面。作品写到一定程度能否更上一层楼以臻完美,就要看作者驾驭结构的能力。在许多作品甚至广为流传的作品中,都存在结构不严谨的问题,听到这样的地方往往会让人感到不顺畅,听着听着就会“跑神”。结构的不完美减弱了作品的力量。举一反三,小至一首短歌,大至一部长篇交响乐,都是如此。提倡音乐结构的合理发展,就是要站在全局性、战略性、前瞻性高度,按照音乐自身发展规律创作。

  中国交响乐要想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,还需提倡现代技法中国化。要吸收学习古今中外交响乐发展史上一切优秀成果,为我所用,以传递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创作要义和使命担当。中国交响乐三大经典《梁祝》《黄河》《红旗颂》,无不表达出中国人的民族情感、家国情怀和文化精神。

  20世纪后半叶,国际上兴起音乐写作的现代技法热,扩大了音乐技术领域,丰富了音乐写作手段和作品表现力。这种思潮也涌入中国,而且来势很猛,蔓延很快。一时间,人们在专业课堂上讲的、专业会议上说的、个人作品上用的非现代技法莫属,谁不如此就不够时尚,就有保守之嫌。其实,这是一种误解。贝多芬曾说过:“去吧,向亨德尔学习,他能用简单的手法获得最大的效果。”形式为内容服务,技术为思想服务。形式与技术都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来取舍,并不是技术越复杂越好。几十年过去,现代技法的发祥地至今没有出现为世界所公认的代表作品。实践告诉我们:脱离实际、脱离人民、脱离民族土壤的创作是行不通的。

  作品反映了时代,时代选择了作品。风起云涌的革命和抗日战争孕育出人民音乐家聂耳、冼星海。聂耳没进过音乐学院,他投身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,创作出大量工人题材的革命歌曲,成为革命音乐开拓者。他生命最后一年也就是23岁时创作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。冼星海从法国归来,投身抗日救亡歌咏运动,战斗生活为他后来创作出不朽的《黄河大合唱》奠定基础。二战期间,战斗在前线的肖斯塔科维奇创作出著名的第七交响曲《列宁格勒》。在德国法西斯宣布要占领列宁格勒的那一天,列宁格勒举行隆重集会,演出这部交响乐,以示战胜法西斯的坚强决心。

  改革开放40年来,中国人取得伟大的历史成就。在此时代背景下,老中青三代作曲家满腔热情从事交响乐创作,朱践耳、杜鸣心、王西麟、郭祖荣已写出多部交响乐;叶小钢、郭文景、关峡、唐建平、张千一等中年作曲家十分勤奋;青年作曲家也跃跃欲试。在新时代感召下,作曲家们怀着对祖国、对人民的热爱,正在奋力拼搏,一批新作品、好作品即将问世,将与时代碰撞出灿烂的火花。

  交响乐是世界文化之瑰宝,是优秀音乐之硕果,是音乐人之所爱,是人民之所需。吸收世界交响乐的优秀成果,以人民为中心,拥抱新时代,向生活要灵感、要激情、要艺术的真善美,坚守文化自信,向民族民间学语言、学曲调、学生动的旋律。走出中国交响乐的创作道路,迎接中国特色交响乐的新辉煌,值得我们为之奋斗。(傅庚辰)

  傅庚辰,作曲家,1935生于黑龙江。曾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,现任中国音协名誉主席、中国文联荣誉委员。代表作品有专著《傅庚辰作品集》《傅庚辰谈音乐》、电影歌曲《雷锋!我们的战友》《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》《红星歌》《映山红》、革命家诗词歌曲系列《大江歌》、大型声乐套曲《毛泽东之歌》《航天之歌》等。获中国音乐金钟奖“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”称号,国际音理会授予“终身荣誉会员”称号。

bet36体育在线手机版  长春市监察委员会    版权所有
吉ICP备14006482号